首页 > 文化 > 艺评
老旧的物象 心灵的歌唱——沈彩初诗歌印象
时间:2022-04-08 15:15:14 来源: 阅读量:39243编辑:成文文

黑龙江诗人沈彩初是一个在诗歌田园中辛勤而坚定的耕作者和歌唱者。可以想象深夜里孤灯下一个思索者在喧闹的夜市旁,怎样一份执着和坚守……

我喜欢读他的文字,他那一份并不张扬的爱在悄悄渗透心灵深处,在他的内心是一片“洁净的天空”,在他的笔下,亲情真爱就如“淡淡的炊烟”不加雕琢,而香味飘远,很多他心中珍藏的能引起共鸣的美好事物,通过诗歌这个载体含蓄地表达出来。在他的笔下,珍藏在他内心深处的总是“掉皮的老墙”之类,虽然毫无华丽可言,然而这些“破旧”的略显灰暗的意象,却饱含着对生活深深的爱意,激发人们对现实理性的思考。

《苇花》中,“推开心窗我让记忆/落座九月/一片水塘上面/再也看不到天空下/水鸟翅膀拍响远去的风声”。一幅天然的图画,让我们品读到了那种美的纯粹,同时让我们感到诗人心中一种深深的遗憾,这种遗憾其实不是他一个人的,或许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的共同感悟,所以给人的共鸣感极强。“童年,在湿地沦陷/如今隔冰的皮肤触摸季节/即使春天到来/老去的芦苇/头顶依然飘着雪”一切感悟尽在不言中,这就是现实的诗意解读,诗人通过景色的描述,言在此而意在彼。关注现实而不脱离现实是诗歌的命脉,文学脱离了现实就是文字游戏,更是无病呻吟,诗人巧在没有侃侃而谈,没有大声疾呼,更没有生硬说理,而是通过明朗而富含诗意的意境营造,使得一切清晰明白。

诗歌的魅力在于语言和韵味,能够打动人的情感,激起读者那根纤细的心弦其实不是易事。读者的那颗心被紧接下来的图画般的场景轻轻撩拨,心也跟着进入他的情境:“多少次梦中,我在塘边驻足/去寻找携手看鹤的女孩”,“看鹤的女孩”是一种生命深处的美,一种沉沉的不加修饰的爱恋,这里没有铜臭裹着的爱情,这里是无法割舍的真诚和温暖。诗歌不同于散文,精炼的语言和诗意的飞白,需要巧设,需要搭建。由此可见,诗人驾驭文字的能力不凡,寥寥几句就把过往的画面用写意的笔法勾勒出来,如一幅画,却更胜一幅画,不但调动了视觉,还有听觉,更激发了人的想象,不由让人神驰心动。“一袭红衣盛开眼前/那片片往事/便乘苇花轻轻飞扬……”(《苇花》)有动感,有色调,不是讲故事,却胜似讲故事,令人遐想,思索……

乡村的炊烟,是象征,是希冀,“我喜欢炊烟/喜欢看它在天空集结/铺一片洁净之地/让想象坐在云端鸟瞰/安静的村庄”(《炊烟》),这种感情就像溪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潺潺流淌。其实,我喜欢沈彩初的诗歌不只是以上缘故,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不故弄玄虚,也不白话般宣泄。他要表达一种感情,很委婉,但不过分晦涩,所选的意象并不是为求新颖而脱离生活,也不进行苍白空虚的所谓抒情和说理。大家知道所谓创新,应该不能有悖于自然,在排除毫无铺陈和意象支撑的“表白”中,力求使得表达方式出新,效果别具一格。他做到了,他的诗句不加雕琢却浑然天成,感情和文字血肉相连、巧妙契合,这就是境界。

他的笔下,清晨中一声鸟鸣,童年的柳树,唤起、摇曳着他深深的情愫;炊烟、香火、故土、红尘,时时在他的诗歌里叩问着现实,同时也萦绕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猛然回首,我们该重新审视现在,现实不允许让我们重回过往,但我们可以捡拾那些掉落的“精致”的“秋黄”。

或许诗歌可以让我们的情感有栖息之处,让我们情感之弦被轻轻弹拨。


扫码关注
新定西客户端
扫码关注
定西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定西观察抖音号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07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2023000706号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32-8223526
通信地址:定西市新城区建设大厦综合楼A 1区三楼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
甘公网安备62110202000105号
不良信息举报链接:https://www.12377.cn/
“打假治敲”专项行动举报专区: 电话:0932-8211976 邮箱:dxxw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