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红党旗”与闪烁警灯熠熠生辉,“荧光绿衣”与纵横车流并进齐飞,“白帽覆头”与险峻山岭共冰雪一色。“这是岷县木寨岭警务围绕民意转、民警围绕百姓转的一副生动景象。”
木寨岭位于岷县的东大门,距离县城38公里,地处青藏高原东边缘,最高处海拔3210多米,年平均气温只有5.5℃,最低气温达到零下34.6℃,每年无霜期只有90多天,属高寒阴湿地带,即使不在寒冬里,道路也极易积雪结冰。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岭上连续长下坡17公里,最大纵坡度达7%-10%,是事故高发路段。
当地有句俗语“一年风不断,从春刮到冬。”岷县公安局木寨岭执法服务站所处的位置正是山口,四面环山,北高南低,借山势吹来的风刺骨难耐,四季更替的雪厚重连绵。木寨岭恶劣的环境和公安交警辛苦的付出受到省市县委及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关注,2021年,县政府更是无偿划拨办公用房、筹集资金80余万元,建成“木寨岭平安交通综合服务站”,为值守公安交警打造了温暖阵地,为过往车辆和人员提供了便民驿站。
立春后的山岭迎来虎年的首场大范围降雪,趴在雪地里帮货车司机安装防滑链的是木寨岭平安交通综合服务站负责人俞亚彪,只见他冻红的双手在车轮间用力的缠绕,不多时便完成全部安装,看着缓慢驶离的货车,他反复强调缓慢通行。
说起俞亚彪,与之并肩奋战的“战友”和过往的司机都会纷纷竖起大拇指,这个32岁的“大男孩”从警已有7个年头,在面对辛苦的值守和许多突发事件,他都能表现出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迅速敏捷的应变能力。去年年末,更是以“一小时”紧急救援,成功护送特殊疾病患者顺利通过木寨岭路段,为患者争取到了有效的治疗时间。此类的善举在木寨岭平安交通综合服务站比比皆是,助人为乐的行为早已蔚然成风。
都说警察是个光荣而辛苦的职业,不论男女都要吃的了苦、熬得住累。冒着风雪,将热气腾腾的泡面逐一递给因限流被控车辆司机的是女民警於波,从警7年来,训练、巡逻、处突……日晒雨淋、风吹雨打,勤学苦练的警察生活练就了她不娇气、讲纪律的“女汉子”作风。多年来,於波始终要求自己在“手勤、腿勤、嘴勤、脑勤”上下功夫,确保每一项工作精益求精。
初次见到孙鸿强,他正冒着风雪给过往车辆发放温馨提示卡,并提醒驾驶人员缓慢通行,41岁的他在这个岗位已经20余年。他表示,刮风是木寨岭的常态,刺骨的寒风更是木寨岭的“家常便饭”。尤其晚上的时候,风刮在脸上像刀划似的疼,身上的执勤棉服不多时便会被寒风吹透,遇上风雪天,手脚被冻僵是常有的事。
俞亚彪、於波、孙鸿强……只是值守木寨岭公安民辅警的一个个缩影,在他们身后还有许多平凡的“荧光绿”在默默付出。
近年来,岷县高度重视木寨岭事故预防工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使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岷县公安局也加强木寨岭警力,严格落实市公安局提出的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七条措施”,同时加大科技投入,将木寨岭路段打造成全市“智慧交管”示范路,将木寨岭平安交通综合执法服务站打造成全省交警执法服务示范点。同时,派出300余名民辅警在木寨岭开展大循环勤务模式,24小时值守,逐车宣传提示,确保长下坡隐患路段不失控、不漏管。
寒风凛冽,白雪铺地,山岭间的鲜红党旗和“荧光绿衣”在冰天雪地间显得格外动人。
坚守是使命、坚守是职责,坚守更是担当,木寨岭平安交通综合服务站守护着的不仅仅是岷县的“北大门”,更是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通讯员:严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