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新闻网讯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蔺泽华)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2019年9月,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教育卫生人才引进工作的意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从编制管理使用入手,下功夫解决教育人才引进中的难点痛点堵点,充分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解决引进人才后顾之忧。我市主动作为,在深入推进人才强校、人才强教、人才引进工作上探索出了一条“定西路径”,人才的引进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和重要保障。
面向全国招引人才,实现人才引进破冰之举。树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理念,依据市情,瞄准适宜引进的省内外高校,坚持“走出去”主动引进,全力打造教育人才工作“栖息地”。通过明确引进对象,及时公布引才方案和公告,举办专场招聘会和“视频双选会”,积极宣传引才政策,教育引才工作成效显著。2019年——2020年,全市教育系统共引才315人。按属地:其中市直学校30人(定西中学10人、临洮农校15人、省电大定西分校1人、市幼儿园4人),各县区285人(安定区106人、通渭县17人、陇西县18人、渭源县6人、临洮县50人、漳县11人、岷县77人);按学历层次:其中本科215人,研究生100人;按院校:其中公费师范生6人,“985”院校7人、“211”院校42人,省部共建院校238人;按学段:其中高中阶段255人,义务教育和幼儿园阶段44人,其他学段16人。
发挥用人单位自主权,构建人才引进制度体系。充分发挥用人单位自主权,在政策范围内自主制定、发布人才引进计划,自主限定引进人才的资格条件和考察程序,自主按规定引进,进一步理顺了人才引进工作机制,形成了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坚持“三个原则”,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出台了“12+8”人才引进具体措施。市委出台了“两管八不管”“三个自主”“一事一议”“限期办结”“两不限制”“周转池”“两先两后”“倾斜优先”“三个单独”“职称直评”“三个倾斜”“畅通流动渠道”等12条政策措施。人社部门在简政放权、简化手续、创新方式、特事特办、职称评聘、发展成长、人文关怀、生活保障等方面制定了8条具体工作措施,倾力做好全市教育人才引进工作。
坚持小切口大突破,彻底打通人才引进的“中梗阻”。统筹“周转池”编制用于教育引才。市委编办制定了《定西市市直教育卫生事业单位人才引进编制预审工作方案》,从市县区事业编制中统筹出“周转池”编制用于教育引才。
按照总量控制、动态管理、人编对号、人留编留、人去编销的要求,为引进教育人才工作提供编制保障。破解教育人才引进“6个堵点问题”。一是破解机械执行“凡进必考”限制教育引才的问题;二是破解引进人才入职手续不能一次性办结问题;三是破解引进人才编制调剂管理不够灵活的问题;四是破解引进人才因名额限制职称不能评聘问题;五是破解引进人才配偶异地工作导致流失的问题;六是破解因缺少双向选择致使人岗不相适的问题。解决引进人才“6个后顾之忧”。一是“占编入职”解决编制限制顾虑;二是“限时办结”解决入职手续拖延;三是“职称直评”解决晋升渠道狭窄;四是“家属随调”解决安心工作之忧;五是“专人专岗”解决创新创业支持;六是“配套政策”解决生活保障问题。确保人才引进工作顺畅有力,真正做到教育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引导广大英才建功新时代,助力全市教育高质量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