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文史
古今岷州的集市贸易概况
时间:2018-10-24 14:42:32 来源: 阅读量:603

古今岷州的集市贸易概况

潘硕珍

根据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的说法:“宋朝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到了宋代,中国发生了被西方学者宣称的“商业革命”:坊市格局逐渐被打破,商人可以在街道上随处开设店铺,而且相同行业的店铺往往集中在一起,出现了果子行、米行、肉行等商业区名称;城郊和乡村的集市“草市”更加普遍;与此同时,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

宋神宗熙宁年间,王韶从吐蕃人手里夺回岷州,在岷州城内进行建筑改造,并仿照东京城改造县治面貌,打破坊市界限,出现了上、下货行(也可写作火巷,今民主巷,旧时卖过绸缎、布匹,后又卖过铁匠打制的铁器)、面行(今中华街,粮食、面粉、食油交易市场)、麻布巷(设在东门内,交易麻布及麻织物)等商业区,岷县这一旱码头的商业开始兴盛起来。岷州与吐蕃、党项的榷场贸易开始。“岷州茶政,始于宋元祐中,以川茶易番马。至有明遂设番马司,专司其事。”(陈如平《岷州续志采访录》)马坞、闾井、茶埠、梅川等乡镇及县城都有茶马交易场所和车马店。

洪武十一年(1378年)、十二年(1379年),明朝守边大将在今岷县城和临潭县新城分别营建了岷州卫城和洮州卫城。据《岷州志•集场》记载,岷州共设城南集(城区)、荔川集(今宕昌理川镇)、良恭集(今宕昌南阳镇)、红崖集、新寺(今漳县新寺镇)、马坞集六个大型集市。据宋志贤考证:“清光绪时新开了中寨、申都、闾井、宕昌、哈达铺、茶埠、梅川、蒲麻等八个集市。民国期间又增设了西寨、、禾驮、清水、麻子川、柳林、阿坞、八郎、八娘寺、沟门前等几个集市。”(《岷县城区集市称“营”的由来》)特别地,岷州卫城和洮州卫城的商品交易市场叫做“营”,即在驻军的营地进行,老百姓把进城赶集叫做跟营。岷州卫城里的集场有枋板营(喇嘛庙附近,交易枋板、杠把、䦆头把、连枷等木制品)、牛营(今建国巷,为牛马市场,后扩大为猪娃营、鸽子营)、辋子营(今民主街,买卖牛车马车的轮子、辐条、辕条)等。另外还有柴草市场和蔬菜市场。

跟营的时间,据《岷州志•贸易》记载:“向以朔望为期,协镇吕公天玉令以逢一为期。至期民皆集货于市,名曰跟营。”即原先以每月初一、十六为商品交易日期,以后改为逢一(即初一、十一、二十一)和逢六(即初六、十六、二十六)六个集日。“营”有大小之分,逢一为大营,逢六为小营。有一首洮岷花儿这么唱道:“茶埠峪么龙王台,你到十一营上来。十一营上我不来,头没帽子脚没鞋。”集日的凌晨,四乡农民将蔬菜、洋芋、柴火等卖给市民,这便是早市的形成。早市和夜市的饮食也是岷州商业的一大特色。又据《甘南史话》记载:“自此以后,农历每月初一、十一、二十一日,为新城集市贸易时间,当地群众称为‘营’,每五日为小‘营’。每当逢营时,有各族群众上市交易农副土特产品和生活用品,熙熙攘攘,市场上多达万人。”

“明清时期,称‘铺、站、镇’的地方,都是集市贸易活跃的地方……贸易品种以木材制品、竹编物品、药材、粮食、菜油、土盐及各类刀、犁铧、锄头、铡刀、斧头等铁器为多。民国年间,保留‘铺、站、镇’之地交易场所……”(《宕昌史话》)这种情形应与岷州类似。

20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国家垄断了商业,城镇和农村集市贸易被取消。瓜果蔬菜家畜家禽等家庭副业、城镇小吃摊点一律当作“资本主义尾巴”,禁止交易。1984年10月22日,“岷县人民政府为了搞活经济,发展商品生产,将重点集市由5天一集改为3天一集;并新开设十里、秦许、寺沟、小寨、堡子5个集贸市场。”(《中共岷县党史资料汇编》第二辑)交易物资除了粮食、药材(当归、黄芪等)、铁农具及日常生活用品外,还包括布匹衣服鞋帽、瓜果蔬菜、花卉盆景等。县城多开设金银首饰加工铺、古董铺、纸火铺及书画装裱铺(代售名人字画),在交通便利、文化教育较先进的茶埠、梅川、闾井、马坞等乡镇,也开了古玩店、书画装裱铺。县城及乡镇的百货铺、酒楼更是鳞次栉比。

县城贸易时间沿袭以前的5天一小营、10天一大营;农村集市贸易时间:禾驮、蒲麻、马坞、西寨、维新等乡镇为农历一、四、七日,秦许、清水、茶埠、中寨、申都、锁龙等乡镇为农历二、五、八日,十里、闾井、梅川、堡子、麻子川等乡镇为农历三、六、九日。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岷县县委、县政府做出决定,县城逢双日为集(跟营的说法渐渐从民众的嘴巴里消失),梅川镇逢单日为集。

扫码关注
新定西客户端
扫码关注
定西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定西观察抖音号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07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2023000706号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32-8223526
通信地址:定西市新城区建设大厦综合楼A 1区三楼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
甘公网安备62110202000105号
不良信息举报链接:https://www.12377.cn/
“打假治敲”专项行动举报专区: 电话:0932-8211976 邮箱:dxxw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