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定西要闻
党旗下汇聚起磅礴的力量
时间:2021-02-26 10:33:00 来源: 阅读量:194

党旗下汇聚起磅礴的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定西市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纪实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杨晓军

2020年11月21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宣布定西市通渭县、岷县退出贫困县,标志着定西市7个县区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全市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定西,一举撕掉了“苦瘠甲天下”的历史标签,困扰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数字最有说服力。到2020年底,全市84.2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0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下降为零。

定西,实现了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这是元古堆村2020年度分红大会现场(2021年2月5日摄)。 临近春节,元古堆村呈现一派忙碌又喜庆的景象。村里召开一年一度的分红大会,笑容挂在每个人的脸上。昔日贫瘠的“烂泥沟”,变成如今产业兴旺的美丽乡村。 新华社记者 马希平 摄

2021年2月5日,元古堆村召开一年一度的分红大会。 新华社记者 马希平 摄

(一)

定西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作为全国扶贫开发的肇始地和“三西”扶贫的策源地,定西脱贫攻坚工作历来备受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深切关注、亲切关怀。

回望历史,从昔日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到今天衣食无忧、生活小康,定西人民为战胜贫困作出了不懈努力并取得了伟大胜利,改写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历史宿命,兑现了向党和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陇中这片热土已是苦瘠不再、甘味绵长。

可以说,定西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厚重的脱贫攻坚奋斗史,是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

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离不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

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不久,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定西市渭源县元古堆村视察,作出了“让我们一块儿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的重要指示。

深情嘱托,牢记心间;殷切期望,催人奋进。

304万陇中儿女聚集在鲜红的党旗下,凝聚起脱贫攻坚的磅礴力量,向着贫困发起决战!

披荆斩棘,唯有沿着正确指引方能蹄疾步稳。

攻坚拔寨,唯有筑牢党建根基方显灯塔领航。

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定西市委在党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顽强拼博、负重前行、感恩奋进,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载入史册的答卷。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八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牢记总书记视察定西的殷殷嘱托,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一茬接着一茬干,一路发扬敢死拼命的精神,背负巨大的责任压力,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永不言败的执着,终使苦瘠之地换了人间。

——基础条件好了,乡村面貌美了。经过八年的接续奋斗,在保证贫困群众不愁吃、不愁穿的基础上,全市所有贫困家庭适龄学生实现了在家门口有学上;所有农村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所有贫困群众全部住上了安全住房;引洮工程让180万陇中儿女吃上了甘甜的“洮河水”。水泥路通到了村社,太阳能路灯照亮了乡村的夜晚,卫生厕所在农村全面普及,农民搭上了互联网快车……可以说,全市面貌焕然一新。

鲁家沟镇将台新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让老百姓实现“挪穷窝、拨穷根”,生活条件有了很。王宏宾

安定区易地扶贫搬迁“挪穷窝”,后续产业发展让老百姓实现拨穷根。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王宏宾 摄

——增收渠道宽了,群众生活富了。经过八年的接续奋斗,产业成为贫困群众持续稳定脱贫的有力支撑。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落户定西,一个个扶贫项目、一座座扶贫车间建成并发挥效益,全市有75%以上的农户依靠产业有了稳定收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3612元增加到2020年的8843元。 

图为渭源县五竹镇蝴蝶兰繁育车间,乡亲们在党员致富带头人领办的花卉农民专业合作社务工,每年增收3万元左右。本报记者 吴鲁 摄

图为渭源县五竹镇蝴蝶兰繁育车间,乡亲们在党员致富带头人领办的花卉农民专业合作社务工,每年增收3万元左右。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吴鲁 摄

——陇中山川绿了,发展后劲足了。经过八年的接续奋斗,定西走出了越穷越破坏生态的恶性怪圈,彻底改变了“山是和尚头,沟深无水流”的恶劣生态环境,山青了、水绿了,极目之处绿意浓浓。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2.1%,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57.1%,每年通过各类林业产业发展带动8.1万户贫困户通过林业产业带动户均增收1500元。 

微信图片_20210226112702

安定区南山面山绿化工程。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王宏宾 摄

八年来,定西市委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全力推动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精准对接,切实把干部、党建、人才等各方力量集聚起来,将党建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动力,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推行五级书记抓扶贫和遍访贫困户行动,推动重心下移,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抓好脱贫攻坚。

——强化市级领导联县包乡抓村工作机制,层层签订“军令状”,实行挂牌督战,构筑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攻坚责任体系。

——落实各级领导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制度,市委领导率先垂范联系贫困村、帮扶贫困户,全市未出列贫困村和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分别确定了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

聚焦决战决胜脱贫目标,全市各级党组织攻坚克难,把初心写在脱贫攻坚战场上。

(二)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走过的路,来到渭源县元古堆村,进村的道路已经由昔日黄土飞扬、坑坑洼洼的土路变成宽阔平整的柏油路,村扶贫展览馆里展出的图片定格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的感人场景,也记录下元古堆村八年来筚路蓝缕、合力攻坚的恢宏画卷。

上图为2013年3月4日在渭源县元古堆村拍摄的乡道(新华社发 吴鲁摄);下图为2021年2月6日在渭源县元古堆村拍摄的乡村道路和易地扶贫搬迁点(新华社记者 马希平 摄)

上图为2013年3月4日在渭源县元古堆村拍摄的乡道(新华社发 吴鲁摄);下图为2021年2月6日在渭源县元古堆村拍摄的乡村道路和易地扶贫搬迁点(新华社记者 马希平 摄)

从2013年2月3日总书记视察这一天起,元古堆村的发展翻开了新篇章。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元古堆村汇聚各方力量,改善基础设施,发展富民产业,破解增收难题,补齐民生短板。

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在各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元古堆村党支部一班人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村民群众,苦干实干,力拔穷根。百合种植、食用菌种植、苗木繁育、畜禽养殖、特色养殖、药材加工、光伏发电……富民产业从无到多,增收渠道越来越广,乡村旅游方兴日盛,老百群腰包鼓起来了,日子越过越红火。

图为党员干部参观元古堆村扶贫展览馆。脱胎换骨的元古堆村,成为定西市脱贫攻坚以来山乡巨变的一个缩影。  本报记者 杨晓军 摄 - 副本

图为党员干部参观元古堆村扶贫展览馆,脱胎换骨的元古堆村成为定西市脱贫攻坚以来山乡巨变的一个缩影。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杨晓军 摄 

从土房泥路的贫困村到产业兴旺的小康村,元古堆村旧貌换新颜,昔日“烂泥沟”已完成美丽蝶变。2018年底,元古堆村实现整村脱贫,并先后入选第二届“绚丽甘肃·十大美丽乡村”和中国脱贫攻坚示范村。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检验脱贫攻坚成效,最直接的标准是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在元古堆村党群服务中心的楼道墙壁上,张贴着58张村民的笑脸照片,照片里每一个人都笑得灿烂、开心和自信,这微笑是群众发自内心的幸福。

微信图片_20210226114134

元古堆村的“笑脸墙”。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王谦虚 摄 

脱胎换骨的元古堆村,只是定西市脱贫攻坚以来山乡巨变的一个缩影。在陇中大地,无数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正在雨后春笋般崛起。

在海拔近2700米的临洮县太石镇后地湾村,湛蓝的天空下两层小楼的党群服务中心格外醒目,党建工作室、卫生室、会议室、图书室、综治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巾帼家美超市等各类功能室一应俱全。

后地湾村委会新颜

后地湾村党群服务中心旧貌换新颜。

从土坯房到砖瓦房再到小楼房,村级党组织活动阵地的变迁,映射着后地湾村的美丽嬗变。

这个2013年时贫困发生率高达49.6%的深度贫困村,到2019年顺利摘下穷帽、退出贫困村序列,蝶变背后的密码究竟是什么?

“集中优势兵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2019年3月,面对最后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定西市纪委监委主动请缨联系帮扶后地湾村,和临洮县纪委监委联合派驻帮扶工作队。打最艰苦的战役,必须派出善打硬仗的作战部队,选派什么人去驻村帮扶能让组织放心、能让百姓满意?

“在农村长大”“当过兵”“能吃苦”……关键时刻,纪检干部袁毅毛遂自荐,挑起了驻后地湾村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队长的重担。踏着未消融的积雪,袁毅带领帮扶队员奔向了“战场”……

一年时间,后地湾村连接外界的盘山公路修通了,用花砖和鹅卵石铺就的小路延伸到家家户户门前。22公里的自来水管网铺通了,全村181户村民告别泉水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全村52户村民通过农村危房改造项目住上砖瓦房,所有群众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每一户老百姓房门前悬挂的家风家训和廉洁文化主题楹联,更为美丽乡村增添了几分底蕴。

村民日子过好了,村党支部的向心力更强了。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走在渭源县上湾镇侯家寺村,街道两旁的灯箱上党建宣传标语十分醒目。党建主题文化广场每天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党员干部接踵而至,大家面对鲜红的党旗,紧握右拳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声音传递着广大党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初心和使命。 

党员干部在渭源县上湾镇党建文化广场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本报记者 吴鲁 摄 - 副本

党员干部在渭源县上湾镇党建广场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吴鲁  摄

陇西县委宣传部党支部与福星镇马营湾村党支部开展支部共建活动。本报记者 张爱平 摄 - 副本

陇西县委宣传部党支部与福星镇马营湾村党支部开展支部共建活动。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张爱平 摄 

目睹着广大党员干部为改变农村贫困面貌挥洒汗水,为找到脱贫致富的门路呕心沥血,一大批农村青年深受感染,纷纷向党组织靠拢,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全市1887个村入党申请人达到6551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840人。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落实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

近年来,定西市坚持以党支部建设标准化促全面规范,以“四抓两整治”促重点提升,全面推行农村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行动、“支部融合共建、党群互带共促”模式,为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村组建驻村帮扶工作队1101支,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帮扶干部3320人;选聘专职化村党组织书记584名,推动1725个村实现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 培育选树农村先进党支部150个,整顿提升软弱涣散村党组织1829个;多方筹措资金2.76亿元,改造提升村级党群服务中心1382个。

(三)

曾经,村集体经济收入一穷二白,村级党组织无钱办事的困境严重削弱了党在基层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脱贫攻坚以来,定西市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认真组织实施中央和省级扶持的214个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辐射带动48%的村集体经济收益达到5万元以上。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从后地湾村的百合到侯家寺村的花卉、牟河村的香菇、姚川村的金银花、南河村的山楂、高泉村的马铃薯……全市产业遍地开花,“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已经形成。

陇西县菜子镇牟河村香姑种植成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的“铁杆庄稼”。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张爱平 摄

陇西县菜子镇牟河村香姑种植成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的“铁杆庄稼”。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张爱平 摄

从2016年村集体经济零收入到2020年达到179万元,陇西县菜子镇牟河村致富靠的是什么?种香菇!

牟河村2018年建起香菇生产基地以来,村民们一年四季都能在基地务工,通过给香菇菌棒套袋、打孔,月收入3500元以上。

在香菇菌棒生产线,牟河村富民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衡发荣带领一群年轻人正在制棒、接菌。据衡发荣介绍,产业合作社党支部有20名党员,平均年龄37岁,主要从事菌棒生产核心技术和合作社日常管理工作,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技术工人。

近年来,牟河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发展特色产业,按照“党组织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农民富在产业链”的“三链”建设要求,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带动全村191户贫困户通过发展香菇产业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党建引领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注入了蓬勃力量。全市深化拓展“三链”建设,大力推行“双进双促”“三建四联三带”等党建助推脱贫攻坚新模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增添了强劲动力。目前,全市共引导村干部和农民党员领办新型经营主体2168个,建立产业型党组织382个、党群共富示范基地262个,带动群众致富43万余人。

村“两委”成员进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进入村“两委”班子,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发挥促进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有效带动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双进双促”党建创新模式走出一条抓党建、兴产业、促脱贫的新路子。担任安定区团结镇高泉村党支部书记之前,陈守英当过装卸工、蹬过黄包车、开过出租车、做过小包工头……正当生意做得顺风顺水的时候,他被全体村民选举担任村主任,后接任村党支部书记。面对年人均收入只有1600元的深度贫困状况,陈守英牵头成立了兴泰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机械化大面积种植马铃薯,让瘠薄的土地种出了丰收的希望,带动4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石建强01.webp

通渭县“三建四联三带”打造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新模式。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石建强 摄

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从2013年引进金银花种植到2017年大面积推广,再到2020年底种植面积达10万亩,短短几年时间,金银花在通渭大地遍地开花,参与种植的农户达4.06万户12.2万人,户均年纯收入1.5万元以上,有2562户贫困户通过种植金银花实现了稳定脱贫。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党组织坚决扛起主体责任,通渭县按照“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建到哪里、政治引领作用发挥到哪里”的原则,在县、乡镇、村建立三级功能型产业党组织,通过支部联建、产业联营、项目联管、党群联培的“四联”模式促进抱团发展。推行党支部带企业进村、党员带群众进社、群众带土地进园的“三带”模式,推动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

从致富带头人到优秀青年农民,从农业种植能手到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和致富“头雁”被充实到基层党组织,如一粒粒火种点燃群众脱贫致富的希望。

回望八年路,定西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实干场面,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带领全市人民在陇中大地书写消除绝对贫困的“定西答卷”,生动展示了“苦甲不再、甘味绵长”的定西实践。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气概,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冲天干劲,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撸起袖子、甩开膀子、迈开步子,实干苦干加巧干,努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定西、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章,以优异成绩喜迎建党100周年!

扫码关注
新定西客户端
扫码关注
定西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定西观察抖音号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07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2023000706号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32-8223526
通信地址:定西市新城区建设大厦综合楼A 1区三楼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
甘公网安备62110202000105号
不良信息举报链接:https://www.12377.cn/
“打假治敲”专项行动举报专区: 电话:0932-8211976 邮箱:dxxw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