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群众在新建的陇西县政务大厅办理审批业务。定西日报记者 牛小栋 摄
“丝绸之路”中国(甘肃)中医药博览园项目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总投资5亿元,从项目备案、开工建设到投入使用仅用了四个多月的时间,创下了项目建设的“甘肃速度”,成为我市加强作风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代表工程。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审批服务就是生产力、就是软环境、就是具体项目”的理念,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幅度精简审批事项,全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积极创新政务服务措施办法,着力打造透明便捷、高效便利、诚信公平、活力创新、法治廉洁的营商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不断激发,企业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加强。
创新改革 释放定西“加速度”
“当时确实没想到审批会这么顺利,服务会这么好。按常规,完成各项审批手续需几个月,但我们项目20天内完成了施工图审查,45天内完成了环评、规划许可、消防、安全质量备案等手续,不到5个月就建成投资5亿元、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这么庞大的单体建筑,这几乎实现了不可能!”“丝绸之路”中国(甘肃)中医药博览园项目工程师刘远波感叹道。
刘远波口中的“不可能”,正是得益于我市在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中实施的多项创新措施。近年来,我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部署要求,刀刃向内、深化改革,创新措施、压茬推进。特别是在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上,制定了《定西市投资项目审批改革工作方案》及企业承诺制、容缺受理、模拟审批、并联审批、联合验收、多图联审、多规合一、多测合一、多评合一和中介超市10项配套改革措施,全面优化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制定了定西市投资项目并联审批流程图(审批类、核准类、备案类),将投资项目法定审批时限缩减60%以上,加快推进投资项目审批一张图、窗口要件一次清、审批时间一次明。在药博园项目审批上,市、县按照投资项目并联审批改革措施,通过主动服务、全程代办,确定专人跟踪对接,3天内完成了项目备案、合同备案、施工监理招投标备案等前期手续,20天内完成了施工图审查,45天内完成了环评、规划许可、消防、安全质量备案等手续,并积极协调供水、供电、通讯等部门系统配套“七通一平”。施工单位于3月28日进场施工,比约定5月1日的开工时间提前了一个月。
夯实基础 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行政审批“减”了事项、层级、环节、流程、时间,“加”了政府的主动服务、热情服务、全程服务;市场束缚“减”了,活力“加”了;群众抱怨“减”了,获得感“加”了……
“来之前还担心完成这些手续要跑好几个部门,需要几天才能办好,没想到由部门集中办公,我跑一趟就全部办结了。”11月2日,在陇西县行政服务中心,市民安建国在社保卡窗口耗时不到10分钟就办好了社会保障卡的补换业务,又到不动产登记窗口办理房产证变更。对陇西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带来的便利,安建国竖起了大拇指。
新建的陇西县政务大厅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于8月13日正式投入运行,目前划分功能区18个,设置服务窗口121个、工作后室42间、办公及各类功能用房47间,
进驻单位53家,办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739项。目前,平均每天接待群众600多人次,办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500件以上。
政务大厅按照打造省内一流政务服务平台的目标,部署应用网上审批及电子监察系统、政务公开系统、排队叫号系统、触摸查询系统、绩效评估系统和智能管理系统等“六大系统”,构建形成了实体政务大厅、网上办事大厅、自助服务终端等多种形式相互结合、相互统一的新型综合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了设施标准化、管理智能化、服务人文化,真正为办事群众和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全方位优质政务服务。同时,全市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好后,将实现政府门户网站和甘肃政务服务网陇西子站“统一入口、统一平台、统一服务、统一监管”,努力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
“深化‘放管服’改革本身就是一项庞大而繁杂的工程,为了在新的政务大厅这个平台上做好文章,我们聚焦影响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堵点’和‘痛点’,以为企业和群众‘办好事’‘快办事’为标准,纵深推进标准化建设,真正实现了以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的一站式服务。”陇西县行政服务中心主任张择铎介绍说。
据了解,目前全市市级、7县区、122个乡镇(街道)、1887个村(社区)实现了政务大厅、便民服务大厅(点)全覆盖。今年,市上重新调整了市政府政务大厅功能布局和服务窗口,设立了项目投资并联审批、商事登记、不动产登记、综合政务服务等“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区,利用市人社局大厅资源,建设定西市市民服务中心,全面整合精简市、区政务服务中心分中心。目前,市民服务中心改造装修工程已完成,正在进行办公设备部署安装,计划年内投入运行。安定区、临洮县、通渭县对现有大厅进行了扩容改造,现已完成分中心整合和人员入驻工作;渭源县、漳县新建政务大厅也已启动运行;岷县新大厅新址选定、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已完成,即将装修。安定区、陇西县税务部门和不动产登记部门全部撤掉了部门自设办事服务大厅,所有涉税涉不动产登记业务全部进驻县区政务大厅窗口服务。
优化服务 努力提升群众改革获得感
走进陇西县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大厅,不见过去等候的长队,前来办事的群众坐在遍布四周的座椅上等待叫号;大厅里的电子大屏幕实时滚动着业务指南和温馨小提示;填写表格的桌面上摆放着各种宣传手册和流程介绍;社保、医保、工商等办事窗口分布有致,指示牌引导明确,叫号屏幕实时动态显示,业务办理井井有条。
“作为联通政府群众的桥梁纽带,县政务服务中心是对外的重要形象窗口。”陇西县政务服务中心主任张择铎说,“特别是2018年中心搬迁以来,我们坚持高效、规范、便民、廉洁服务宗旨,推出更多的集成化套餐式服务,让企业和群众办事真正‘只进一扇门、只去一个窗’”。
“窗口代表的就是部门形象,群众的满意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一名窗口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软硬件不断完善,群众办事越方便,门槛越低,服务标准也越来越高。
据介绍,为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我市下大力气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在今年3月7日和4月13日两批公布市县区“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办事”事项的基础上,于10月23日梳理发布《定西市市级“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办事”事项目录》,共涉及“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办事”事项548项,占市级政务服务事项的80.1%。安定区、陇西县、临洮县、通渭县、渭源县、漳县、岷县于11月2日前公布“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办事”事项619项、629项、612项、619项、617项、615项、621项,分别占本县(区)政务服务事项的84.6%、85.1%、83.2%、84.6%、84.5%、84.1%、83.7%。
下一步,全市将全面落实“简政减税减费”“一网一门一次”和“五个为”“六个一”等深化“放管服”改革任务要求,加快解决企业群众办事热点、堵点、难点问题,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切实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在市级行政许可事项精简30%、61项的基础上,持续精简并推进其他权力事项、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事项精简工作,争取2019年将市级行政许可事项再精简30%。加快市县乡村政务服务机构规范化、标准化、智慧化、高效化建设,全面整合市县区政务服务分中心,推进水电暖气网等公共服务类企事业单位进驻市县区政务大厅窗口服务,年内初步实现服务企业群众“只进一扇门”。加快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政务云平台、电子政务外网等信息化项目建设步伐,加大信息技术在“放管服”改革中的支撑作用,年内实现80%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加快“最多跑一次”改革步伐,对减事项、减层级、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五减”工作量化管理,年底前实现80%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或“不见面”审批,让企业群众真正感受到改革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