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安富军伍天佑
今年以来,陇西县引导动员全县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合作社、就业工厂与全县215个行政村实现结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中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积极作用。
近亿元投资反哺桑梓
站在陇西县柯寨镇刘家掌村的山梁上,山下鱼家峡沟里南面的季节河堤修葺一新,沿着河沟北面修建的长7.5公里、宽8米双向宽阔车道上,拉运建材及工程建设的车辆往来不绝。河边平整的梯田里,一排排整齐的银色地膜伸向远方,农民们正在田间辛勤劳作。
在施工工地上忙碌的柯寨镇有关负责人倾文科介绍,陇西昌浩源生态旅游有限公司计划投资9772万元,将用3年时间修建单套建筑面积200平方米的住宅民宿44套,同时投资建设中心广场、戏台等公共场所。为解决黄土沟壑纵横造成的河流季节性灾害及出行难,公司投资新建了7.5公里的出山道路,新修总长4公里的堤防,堤顶高达7米多。为确保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区内实施了总面积1451.24亩的梯田建设项目,新增耕地500亩。同时通过发展千头牛养殖场、建设水上乐园、开展文化演艺等,将来的鱼家峡沟不再是千疮百孔,而是碧波荡漾的乡村旅游热土。
在“百企兴百村”工作中,陇西县加大与在外人士的联谊沟通,县工商联坚持以质量和效果为导向、以合作共赢为宗旨、以利益联结为纽带、以资源共享为支撑、以优势互补为特色,精准建立“一企一村一产业”帮扶模式。所在乡镇和村也积极主动对接帮扶企业。柯寨镇党委、政府在得知返乡人士鱼宗昌想投资建设家乡的诉求后,积极主动衔接,及时解决在投资上遇到的困难。一年多来,鱼宗昌成立的陇西昌浩源生态旅游有限公司已投资4800多万元,完成了道路、河堤、梯田等基础设施建设。
大棚西瓜架起“甜蜜”致富路
初夏时节,在总投资1000万元的首阳镇西三十里铺村西瓜种植基地内,2000座塑料大棚已经搭建完毕,工人们正忙着抢抓时节进行育苗、管理、栽培、移栽、浇水,处处一派繁忙景象。
甘肃陇塬宇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党宏图介绍,基地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完成统一的规划,主要生产k4精品瓜、美都等新品种。公司引进国内先进的种植技术,带动本地农户从浙江等地种植能手中将技术学到手,由公司统一种植经营和销售,每亩土地流转800元,农户每天务工收入120元,每天用工150至500人次,年用工量可达6万人次,带动本地农户每户年收入将达18000元。预计年产值将达21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可增加5万元以上。
今年以来,陇西县按照外引内培的思路,吸引甘肃陇塬宇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国内资本实力强、技术先进的浙江台州企业参与建设全县乡村振兴。先后在首阳、通安、云田等乡镇依托合作社流转农民土地,精细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化、集约化、高效化新型农业全面转型升级,带动更多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内务工等途径增加收入,走上致富路。
众微企业助力乡村振兴
在山大沟深的德兴乡德晟中药材产业联合会1200多平方米的建设工地,屋顶透明钢架结构的厂房已成功封顶,崭新的黑色夹芯板墙、单玻镀镆窗在高山、蓝天白云下熠熠生辉。
“在县工商联的推荐引联下,我们和甘肃参宝药合共同投资兴建中药材初加工扶贫工厂,建成后该公司计划对全乡今年采收的1100亩黄芩、黄芪等中药材以高于市场价10%收购,确保全乡药农在增产中实现增收。”德兴乡有关负责人朱毅介绍道。
今年以来,陇西县积极动员县内小微企业,在巩固拓展原“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工作的基础上,引导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就业工厂和帮扶车间、合作社等,结合帮扶村实际,因地制宜在特色产业、消费帮扶、绿色发展、文化产业、基础建设、稳岗就业等项目开展结对帮扶,有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我是在庙儿湾长大的,我总想为家乡做点事,今年通过参与‘百企兴百村’行动,我已投入资金22.3万元,为村上安装了路灯,栽植云松14000余株以上,改善人居环境。”在庙儿湾鱼树湾梁忙着栽植松柏的甘肃晓阳文昌建筑安装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晓文介绍道,“最近又流转了200亩冬小麦种植基地,落实撂荒土地整治200亩,就近安排20名村民就业。结合用工需求,安置20名有劳力农户到企业务工,招聘20名大学生进企业实习,择优录取其中一部分到企业就业,切实增强乡亲们的收入。”
“县工商联在百企帮百村工作中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人才、技术、资金、管理优势,尊重民营企业参与意愿,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要求,鼓励企业按照市场规律参与乡村振兴,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奠定良好基础。”县工商联主席周小英介绍道,“实践证明,将众多企业家动员到家乡或产业相近的村开展帮扶,必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