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作为谱写新篇章。
2018年,注定是定西经济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陇西药博园,作为我省第二个国家级节会——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永久性会址,在短短140多天时间里从蓝图变胜景,创造了新的“甘肃速度”;由于前期审批进度快、建设模式好、体制机制好、担当落实好,特别是在项目审批上大力推行容缺受理、模拟审批、多规合一、多评合一、联合验收等10项改革措施,让其成为全市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改进作风、优化营商环境的成功范例,省政府专门发出通报予以表扬。药博园如期建成投用,保障了首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的圆满举办,“中国药都”影响力得到大幅提升。
定西至临洮、通渭至定西、陇西至漳县3条高速公路,作为省属国有企业联合央企共同推进落地的首单PPP高速公路项目,在国家金融政策调整、自身财力缺乏的情况下,成功探索出“一降两变一公开”融资模式,全线开工建设;万达广场、中建材碲化镉发电玻璃生产线等重大招商项目即将落地定西……
不找做不到的理由,多想干得成的办法,一切“不可能”皆有可能!
从一季度全省第11名,到二季度全省第6名,再到三季度、四季度全省第4名,2018年,全市高质量发展考核排名逐级攀升,实现了发展速度和质量效应“双提升”。
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这背后,体现出的是市委、市政府奋力爬坡过坎、填坑补洞的决心和信心,更凸显了市委、市政府科学有效、务实对路的措施和办法。
一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上各项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经济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力和竞争力明显提升。
新征程上再出发,定西发展底气更足、实力更强、质量更高。
经济增长再上台阶:
生产总值达356.3亿元,
增长速度从2017年的4.2%跃升到2018年的6.3%
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去年年初,全市大部分经济指标增速持续下滑,第一季度高质量发展考核排名一度靠后。
“标兵越跑越远,追兵越来越近”。面对投资大幅下滑、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财政增长乏力等严峻形势,市委、市政府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及时研究作出科学有效的安排部署,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办法,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竞跑中奋起直追,经济运行呈现企稳回升、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完成生产总值356.3亿元,增长速度从2017年的4.2%提高到6.3%,向全市人民传递了直面困难、不怕困难、攻坚克难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破局开路,只争朝夕;不甘落后、奋起直追。2018年,全市在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上下大功夫,打出了一系列漂亮的促投资、稳增长的“组合拳”。
前行之路,豁然开朗。一大波涉及民生、交通、产业的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这一年,全市七县区分五批集中开工项目397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增长15.1%,夺得“单项冠军”;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195个,较上年增加20个,其中产业类项目113个,占比较上年提高9.3个百分点。
这一年,采取“一企一策”等措施,帮助重点骨干企业复产增效,从第三季度开始扭转了工业经济下行趋势,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4%,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
这一年,市上组团参加兰洽会、海交会、敦煌文博会等重点节会,赴外专题招商20多次,新签约项目58个、签约资金188.7亿元,项目落地率、资金到位率分别为53%、19%。
……
马不停蹄,奋勇前进。我市坚持把项目建设和提高投资效益作为稳增长的首要任务,牢牢扭住项目建设不放松,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
——谋划储备力度不断加大。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国家最新投资导向及市场需求,围绕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五个制高点”等方面梳理谋划“十三五”后两年项目2196项,总投资5068亿元。全市在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储备项目1661个,总投资4043亿元。新谋划总投资537亿元的PPP项目26个,谋划2019年清单项目552个。
——前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通过联审联批会议对重点前期项目跟踪推进,陇海线定西城区段改线、S10凤合高速岷县段等项目前期加快推进。全面推行“一网通办”,全年在线办理项目970个,总投资1603亿元。2019年291个计划新开工项目已有217个完成可研审批。
——重大项目进展顺利。9个省列重大项目顺利推进。34个市列重点项目当年完成投资67.5亿元。实施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44个,完成投资17.3亿元。全年共组织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731个,较年初计划增加115个。
——项目招引精准有效。制定出台《定西市招商引资十条政策》,修订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召开首届定商籍才大会,全市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年实施招商引资项目245个,到位资金224.9亿元。争取到国家和省预算内投资项目181个,到位资金13.1亿元。
——推进机制不断完善。全面落实项目管理八项制度和正向激励反向问责机制,对中央预算内、集中开工等项目开展督查,通过督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督促项目加快建设。
抢工期、抓进度、保质量,全市各大项目建设现场呈现出一派热火景象。
这一年,如火如荼的项目建设场景让人振奋:建筑工人争分夺秒埋头苦干,大型机器轰鸣不断连续运转,工程车辆往来穿梭毫不懈怠……
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8%
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提高1.27个百分点
“土豆宴”、狄道乡韵、渭水文化旅游节……这些2018年出现的新词汇,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生动注脚。
这一年,全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提高1.27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2.3%。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全面下降。
向发展要质量,在高质量发展中勇立新功。
这一年,我市着眼转型升级,改造提升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生态产业开篇破题。出台《定西市推进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发展实施意见》,制定《定西市推进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发展规划》及十大生态产业专项行动计划,建立了总投资1574亿元的591个带动性工程动态项目库。
——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发展。中药材、马铃薯、优质牧草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50万亩、300万亩和183万亩,实现总产值184亿元、170亿元和170亿元,分别增长18%、4.3%和9.7%。建成经济林果基地16.5万亩;蔬菜标准化种植面积70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141万吨。
——工业发展逆势回升。开工建设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85个,完成投资21.36亿元,建成投产28个。实施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项目88个,完成投资12.6亿元,我市被列入甘肃省科技创新型企业总数达到31家,定西经济开发区被评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渭县工业集中区升级为省级开发区。全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设立了总规模10亿元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
——现代服务业加快升级。文化和旅游(体育)融合发展大会顺利召开,“渭水源头?李氏故里?当归定西”的旅游定位和宣传主题得到大众认可。首届渭水文化旅游节等节会成功举办。全年共接待游客82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2亿元。33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8.7亿元,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6.19亿元,增长13%。更加注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紧盯内贸外贸两个方向,扭住硬件支撑和软件激活两个抓手,制定出台《关于促进全市社会消费稳定增长的意见》及批零、住宿、餐饮“1+3”消费促进意见,消费活力不断提升。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渡,勇进者胜。
高质量发展考核作为省上新设立的一项考核评价体系,这一年,我市在经济增长、质量效益、人民生活三个方面的9项具体指标中,有5项指标与2017年相比增速位次前移。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实现收入24302元和7492元,分别增长7.8%和9.3%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一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将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动真格、出实招,努力让更多百姓共享发展红利。
这一年,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达到211亿元,增长15.7%,省列民生实事全部办结。
对老百姓而言,腰包鼓不鼓是最实在的感受。
2018年,我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实现收入24302元和7492元,分别增长7.8%和9.3%。城乡低保补助标准分别提高7.6%和6.3%,特困供养补助标准提高7.6%。城乡居民住院实际报销比例由56%提高到68.3%。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
这一年,我市开展“就业服务月”“春风行动”等就业服务活动,引导1090名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大学生就业率达85%。
这一年,我市落实“全面改薄”等项目资金7.5亿元,改扩建幼儿园264所、中小学校418所。推广“名园+”模式,破解公办幼儿园入园难题,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96.53%。推行“阳光课堂”教学模式,农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水平有效提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69%,普通高考二本上线率40.5%、提高6.5个百分点。
这一年,我市统筹推进医改重点工作,落实药品采购“两票制”,成功创建全国“献血先进市”“基层中医药事业发展先进市”,为10.6万特困群众提供人身意外附加重大疾病保险保障。
用心用情用力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切实为群众多办普遍受益的好事实事。
一年来,我市组织实施“双百千万”文化惠民活动,开展文化下乡3.6万场次。推进“食安定西”建设,食品药品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七五”普法有效开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
一年来,市级先后承接落实行政审批等事项十二批次618项,主动精简行政许可事项61项。定西市市民服务中心启动运行,全市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上线运行。“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全面推行,市县区“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办事”事项均占本级政务服务事项的80%以上。
尊重经济工作规律,注重完善体制机制。
一年来,市上不断建立健全履职管理、推动落实的体制机制,重视顶层设计,有效增强了工作的指导性和针对性;注重过程管理,事前制定方案,事中加强管理,事后总结评估,用过程保证了最好结果;敢于攻坚破难,推行“重中之重”“难中之难”攻坚计划,以重难点突破带动了整体工作;强化督查问效,坚持奖惩并重,严格落实“五步三法”督查制度,有效促进了工作落实。
扎实的作风抓落实的首要保障。
这一年,全市上下深入开展“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和“深化放管服改革突破年”活动,特别是针对有些干部面对发展形势满足现状,不敢为、不愿为、不会为等倾向,市委、市政府大力弘扬“三苦”精神,发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作风,教育引导各级干部不甘落后、积极进取,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广大干部的精气神全面提升,作风有了大的转变和改进,干事创业环境持续优化,行政效能不断提升。
身边的可喜变化,手中的真金白银,给全市300万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幸福感,顺应了千家万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提振了人们对改革发展的信心。
新起点标注新方位,新理念指引新发展。
伴随着转型升级、突破发展的铿锵鼓点,定西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了新步伐;伴随着实干担当、追赶超越的时代强音,定西已经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
逐梦新时代,我们有理由期待,刚刚开启的2019年,定西将以更坚定的信心,续写高质量发展新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