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艺苑
星光照亮“赶考路”
时间:2022-07-26 15:04:37 来源:定西日报 阅读量:78编辑:

郎佐民

人生中经历过的很多事,有的淹没在时间之海,有的至今记忆犹新。然而,最难忘的还是留在记忆深处,忙里偷闲参加自学考试,学习知识,磨砺自己,梦寐以求获得自考文凭的那段赶考时光。

那年,偶然间得知国家要实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消息,通过自学提升学历,走进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这消息着实令人振奋。权衡再三,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我骑上自行车到县教育局去做进一步的了解。

我所在的村庄距离县城四十多公里,凌晨出发,一路颠簸,终于在中午下班前,顺利地在县政府左侧二楼的自考办办妥了报名手续。

那时候没有手机,更没有网络,连买自学考试学习用书也是定点购买,大家都推荐在南门的“蓓蕾书店”去订购。说是书店,“蓓蕾书店”其实是一角偏僻的小卖铺,专门订购自学考试书籍,附带销售笔墨纸张。店主是一个老头,六七十岁的样子,和蔼可亲,大家都亲切地叫他“歹老师”。每到领取教材、订配套练习资料的时候,歹老师小小的书店里总是挤满了为理想而奋斗的青年。

和我一起参加自学考试的还有同村的月成,那时月成是一名代课教师,他嗓门洪亮,是村子学校里的教学骨干。自打参加了自学考试,每天他都和学生们一起在操场晨读。学生背诵课文,他在巩固知识要点。村里人都说,山村小学的一天是在月成和他的学生的晨读中开始的。

最让我纠结郁闷的是一年两次的自学考试都在农忙时节进行。四月种地,田间正需要人手;十月收获,采挖中药材同样忙得不可开交。好在家人理解,给了我极大的支持和鼓励。尽管他们和我一样,心里明白即使取得了大专文凭,同样还是跳不出农门。

在考试的那几天时间里,走在陇西热闹的街道上,总会碰到如我这般模样的赶考人,那段时间的街道是拥挤的,客店是爆满的。两天四门或三门或两门不等的考试安排,大家都暗暗拼足了劲,就像考场黑板上写的“沉着冷静”一样,积极应战,全力以赴。考完试,因是忙月天,就又急急忙忙坐上返程的大班车,摇摇晃晃到县城,在星光中再骑车一路颠簸着回到家里,然后一头扎进田间忙碌。

就这样,经过四年时间的努力,我通过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全部课程的考试,如愿以偿地拿到由主考院校兰州大学颁发的毕业证。期间,十一门课程考了两年、一门《普通逻辑》竟也考了两年。四年的考试,就如农民种地一样,起早贪黑,精耕细作,春耕秋收、四季轮回。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付出,也有了回报。

记得那是在考完试唯一没有赶回家的一个晚上,我们几个赶考人特意聚在客店的房间,在25瓦昏黄的灯泡下,以“成语接龙”的方式喝着啤酒,交流着学习心得,畅谈着未知的人生……

时光如流,岁月不居。多少年过去了,当年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岁月不在,沉淀在心底的只有无悔赶考路上,风风雨雨里艰苦跋涉的些许回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理想是奋进的动力。有兴趣和理想陪伴,枯燥的学习也变得其乐无穷。有了兴趣,也就有了一股把梦想付诸行动和实践的冲动。清楚地记得,村子里每月轮流放牧时,在轮到我家的那三四天时间里,我的背包里除了雨衣和干粮,自考课本是必带之物。手里除了牧羊鞭,还有铅笔,无论阴雨绵绵还是风吹日晒。清楚地记得,一张张考试合格单到手后的喜悦之情无以言表,既是对自己努力付出的回报也是对勤奋学习的肯定。

也正是自学考试所学的知识,为我后来的新闻报道和文学写作乃至摄影创作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正是自学考试路上的风风雨雨,让我变得坚韧、执着,有毅力。

岁月如歌情悠悠。自己就像一棵生长在乡间土地上的植物,和所有的乡民一样,依托田垄、泥土和大地慷慨的馈赠,顽强地拔节生长,回首来时的路,幸福和感恩在心底缓缓荡漾。

扫码关注
新定西客户端
扫码关注
定西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定西观察抖音号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07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2023000706号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32-8223526
通信地址:定西市新城区建设大厦综合楼A 1区三楼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
甘公网安备62110202000105号
不良信息举报链接:https://www.12377.cn/
“打假治敲”专项行动举报专区: 电话:0932-8211976 邮箱:dxxw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