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定西 > 渭源
渭源:种质溯源延链补链促中药材产业集群追赶发展
时间:2022-08-08 16:11:06 来源:定西日报 阅读量:154编辑:

近日,技术人员在渭源县新寨镇南部片区查看白条党参长势。 乔彩凤 摄

渭源素有“渭水当归传两广”之说和“千年药乡”“党参故里”的美誉,发展中药材产业优势明显。2021年,渭源县年产药材9.1万吨,相继获评“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中药材)质量安全示范区”“渭源白条党参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立足功能定位,选择最擅长赛道,聚焦重点,有力有效推动强县域行动落到实处。近年来,渭源县委县政府准确把握“三新一高”战略内涵,依托县域资源禀赋,将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和增量扩容协同推进,秉承“南薯北药、薯药强县”产业发展思路,围绕构建药、薯、畜、游“四群八链”现代产业体系,打造50亿级中药材产业集群和10亿级中药材加工产业链,为加快实现建成“全国道地中药材药源基地”和“全国精制饮片加工基地”目标“提速加油”。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乔彩凤 通讯员 王宏博

从“野药驯化”到种质溯源

构建道地中药材“中央厨房”

——在新寨镇建成“渭党系列”优质种子繁育基地100亩;

——在会川镇投资10万元建立中药材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基地30亩,试点引进麻花秦艽、藏柴胡、淫羊藿等二十多个中药材新品种及野生品种,精选出一批适宜渭源种植的优良品种,探索总结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

——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实施2022年渭源县“百千万”党参、黄芪、当归绿色标准化种植项目,投入资金610万元,辐射带动全县建设中药材示范基地9个8万亩。

近年来,渭源县根据特色优势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以创建省级中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加大基地、资金和人才投入,做好种植环节质量提升。

孙有良是会川镇南沟村村民,他于2010年建立中药材新品种引进及野生品种驯化基地,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该基地已成为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保存、科学研究、繁育示范、技术推广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示范基地。

“淫羊藿越挖越少,越少越挖,药也就越贵,我就想着把淫羊藿种苗繁育成功,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希望我们能把道地中药材种子种苗产业发展起来,这样的话就不从外地买药苗还不保农残。”孙有良说。

站在地头,渭源县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陈鹏打开手机点击软件,边监测查看边介绍:“我们通过物联网系统实时采集基地的温度、湿度、光照、海拔包括降雨量等环境信息。通过高清摄像头对整个基地的农时操作进行实时监测和抓拍,抓拍到的信息上传到系统后会形成一个二维码。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对整个基地所产的产品全程农时操作一目了然,可以放心购买,达到道地药材全程可追溯的目的。”

为较大规模开展标准化中药材野生品种的驯化和一些种植资源的保护,今年全县投入1000万元在路园建设1397.83㎡的渭源县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对全县中药材产业种植方面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目前已完成主体建设,预计7月底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在药材种植、生长期,渭源县还邀请国家科技服务特派团、市植保站和市农科院的专家在基地开展技术培训,示范推广中药材绿色标准化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技术,带动全县完成中药材种植37万亩。

从切片粗加工到出口精制饮片

延链补链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渭源县会川镇德隆合作社负责人朱鹏程从2011年开始收购贩运中药材,2014年建立厂房粗加工当归、黄芪,2018年成立德隆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工小包装中药材,2020年国家新药典确定“农残三十三项”后,他就开始大量收购保农残当归,向各大药业公司供货,成为道地中药材保农残当归购销“新农人”,带动附近50人务工增收。

渭源县依托中药材种植优势、适宜仓储优势、加工增值优势和区位市场优势,着力提高产业化组织程度、农民组织化程度、市场主体组织化程度,打出一套“组合拳”,破解发展瓶颈。

漫坝河中药材产业带建设作为“三川三河”经济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联建乡镇和相关企业在组建可追溯信息化体系上主动发力,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扩大道地药材的影响力,真正实现品牌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提升群众收入。

在整体打造中药材产业集群方面,全县大力开展中药材种植“百千万”工程,建成以渭源工业园为主的精深加工区、以会川工业园为主的精制饮片加工区、以专业村为主的产地初加工区,计划在“十四五”末总产值达50亿元以上。

为了盘活优势资源,做好对口帮扶,让优质中药材更快更好进入全国市场,推动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渭源县投入资金1660万元,遴选佛慈红日等5家龙头企业参与中药材产地加工试点工作,按照“龙头企业+村党支部+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地加工车间+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在种植规模较大、规范化种植程度较高的9个乡镇10个村开展产地加工试点工作,新建10个标准化产地加工车间。目前项目正在有序推进,预计7月底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同时,全力打造10亿级中药材加工产业链。山东天成集团积极响应东西部协作号召,总投资3.2亿元的青岛天成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精制饮片加工项目已开工建设。投资1800万元的贵州同德药业有限公司渭源中药精制饮片加工生产项目,目前已签订项目投资合同,完成了第三方资产评估工作。此外,配合省农业农村厅向农业部申报了中药材产业集群建设项目,争取三年内每年可下达项目资金1000万元左右。

一个个重大项目的落地,为推动全县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延链补链注入了新的活力。第二季度预计全县规上中医药加工企业完成产值3.74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企业生产产值的80.4%。

立足现代交易和品牌提升

集群重组现代产业体系

今年以来,渭源县以建设“全国道地中药材药源基地”和“全国精致饮片加工基地”为目标打造中药材产业集群,按照“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闭环发展的产业链条模式,在中药材加工产业方面,重点从配方颗粒产业链、中医药有效成份提取产业链、饮片加工产业链、康养保健产业链、医药化妆品产业链等方向强链补链,推动道地药材全产业链开发。

据了解,渭源全县中药类加工企业有73家,中药类加工合作社604家,年加工能力7万吨左右,加工产值6.96亿元。截至目前,渭源县取得《药品GMP证书》企业30家,分别占全省、全市总数的20%、43.5%,主要生产品种为渭源大宗地产中药材党参、当归、黄芪、甘草等,成为北京同仁堂、康美药业、湖南九芝堂、宛西制药、步长制药、云南白药等国内知名企业的原料供应合作企业。

今年,渭源县有力有序开展中药材市场专项整治,指导渭水源和江能中药材交易市场进行整体形象的提升改造。在渭水源中药材交易市场配备了二氧化硫和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等设备,强化上市中药材质量监管。在强化产品宣传推介中,投资10万元,设计统一的渭源中药材品牌外包装让企业免费使用。投资10万元,完善中药材全产业链质量溯源体系;投资20万元,委托甘肃省药品检验研究院制定渭源白条党参质量标准,力争8月份药博会期间发布。同时,组织会源、圣源、德园堂3家企业参加2022年甘肃(定西)第一期中医药线上产销对接活动,组织县内5家企业参加了亳州招商推介会,签约金额4.85亿元。

渭源县副县长王永民表示,该县将依托“白条党参”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打响“中国党参之乡”和“渭源白条党参”两个国家驰名商标,积极申报“甘味”农产品企业商标品牌,全方位宣传渭源中医药产业,实现渭源中药材品牌溢价,着力将品牌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扫码关注
新定西客户端
扫码关注
定西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定西观察抖音号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07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2023000706号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32-8223526
通信地址:定西市新城区建设大厦综合楼A 1区三楼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
甘公网安备62110202000105号
不良信息举报链接:https://www.12377.cn/
“打假治敲”专项行动举报专区: 电话:0932-8211976 邮箱:dxxw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