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定西 > 市直
定西:落细追赶发展举措 构建现代经济体系
时间:2022-08-15 11:00:27 来源:定西日报 阅读量:103编辑:

落细追赶发展举措 构建现代经济体系

追赶发展谱新篇

——安定区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新定西·定西日报通讯员 裴彦林 安丽梅

今年以来,安定区立足“三新一高”目标定位,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发展、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坚持目标导向,树牢追赶发展意识,坚定赶超发展信心,对照任务清单,压实工作责任,实打实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步和成效。

图为正在施工的广厦·温馨公馆住宅小区。

上半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59.9亿元、增长6.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9亿元、增长10.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39亿元,增长35.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5407元、5071元,增长4.4%和5.4%。

“三农”工作取得新成效

坚定不移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开展防返贫监测帮扶全覆盖集中大排查行动,为2429户9198人监测对象精准落实“一户一策”帮扶措施,全区没有返贫和新增贫困人口。投入资金3.76亿元,用于产业扶持、就业输转、教育医疗资助救助和兜底保障,发放小额信贷2.6亿元。拓展协作帮扶,到位资金6955万元,实施重点项目34个,实现消费帮扶1.4亿元。实施乡村建设行动,91个发展类村庄规划编制有序推进,加快鲁家沟省级示范乡镇和5个示范村创建,实施50个村人居环境整村提升工程。加快基础设施补短板,投资2.03亿元,推进226公里农村电网改造、510公里产业路硬化、406户抗震房改造和农村供水保障工程。

项目建设掀起新高潮

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扩投资稳增长的主抓手,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紧盯“1346”建设时序,落实“3246”调度机制和区级领导包抓责任制,高效推进50个新建项目前期工作。总投资308.6亿元的103个市列项目全部开复工,完成投资50.2亿元。强化重大带动性项目和示范引领性工程的支撑作用,总投资290亿元的黄河流域关川河综合治理、西岩山生态公园、陇中仓储商贸物流中心、10万千瓦风电项目加快建设。

工业产业实现新突破

深入开展工业产业攻坚大突破年行动,围绕八大工业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实施总投资12.53亿元的重点工业项目11个,蓝天马铃薯自卸平台及节水改造、伊兰纯带皮羊屠宰加工、陇脉黄芪精深加工生产线等5个项目建成投产,薯香园休闲食品研发生产、亿利废弃资源循环利用发电等6个项目加快建设,完成工业固投11.3亿元。建立入规企业梯次培育库,对定西建投建材、泽鑫宏建材、祥丽娜再生资源等重点企业帮扶培植,力争年内新培育规上企业10户以上、亿元企业2户以上、中小微企业15户以上。落实“一企一策”帮扶措施,协调解决企业原料、用工、外销等困难,推动工业经济健康运行,规上工业产值完成39.8亿元,同比增长22.4%。

新型城镇化迈出新步伐

坚持以人为核心,狠抓基础配套、功能完善、品质提升、产业支撑,带动壮大县域经济,促进人口集聚,新增城镇人口762人。围绕建设“一山一河三路四多五地”,实施总投资201亿元的重点城镇项目46个,完成投资18.7亿元。推进解放路道路改造、西环路北段道路建设、关川河十座桥梁提升等重点工程,1031户老旧小区、2460户城市危房和15部电梯加装工程有序实施,中华路再就业市场、博新小区等5个棚户区改造项目进展良好,广银时代城、关川景湾二期等10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加快建设。启动南川片区热源厂建设,铺设供热管网3.5公里,完成天然气入户2946户。完成生态科创城土地征收4723亩、房屋拆迁245户,供应土地841亩,保障了禾夏新苑、氢能会展中心等重点项目顺利建设。

生态建设再上新台阶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开展“绿满陇中”行动,实施生态修复、植被恢复、青岛生态林、渭河源林草生态提升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完成造林绿化7.6万亩、“四旁”植树231.5万株。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等重点水保项目有序推进,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0平方公里。持续打好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4.4%,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河道“四乱”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关川河、水源地水质达标。中央两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全部整改销号,省级两轮环保督察反馈的50个问题完成整改46个。全面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107个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图为安定区香泉镇马铃薯种薯产业园。

下一步,安定区按照“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工作要求,全面贯彻“干着今年、想着明年、备着后年”的工作思路,切实增强把握用好国家重大政策的敏锐性,提高运用金融工具撬动项目建设的能力,积极主动谋划一批工业性和生产性重大项目,做大做细做实项目盘子,高质量完成各项经济指标任务,为实现三季度功九成、争前三,四季度全年旺、夺第一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陇西县上半年经济运行综述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张爱平

今年以来,陇西县把追赶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全面贯彻国务院和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认真落实“四强”行动部署,全力夯基础、补短板、拓增量、保进位,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态势。上半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91亿元,同比增长6%;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3.81亿元,同比增长19.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4453.8元和5347.4元,增长3.9%和5.6%。

多点发力促融合

位于陇西县首阳镇的甘肃陇西中医药产业孵化园项目基地,塔吊耸立,机器轰鸣,项目建设战犹酣。

该项目总投资9.66亿元,占地271.8亩,以黄芪、甘草、党参、当归大宗道地药材加工为主,形成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中医药产业新格局。

图为甘肃天马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员工正在装卸货物。

今年,陇西县把项目建设作为强县域的牛鼻子和压舱石,实施总投资352.7亿元的市列清单项目115项。截至目前,开复工114项、开工率99.1%。同时,赴四川、江苏等地开展招商6次,新签约引进项目9项、总投资60.98亿元,实施招商引资项目20项,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省外)23.22亿元、同比增长71%。

上半年,陇西县全面落实各项助企纾困政策,兑付企业表彰奖励资金370万元,34家规上企业有22家产值正增长,上半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49.11亿元、增长15.6%,规上工业增加值5.59亿元、增长6.8%。同时,加快推进陇西高新区提档升级,探索推行“管委会+服务中心+公司”服务模式,园区集聚承载功能持续增强。

社会消费稳增长

改造后的陇西双龙口渭河生态风情园,亭台楼阁、湖光山色,景色赏心悦目,成为当地群众休闲打卡地。

今年以来,陇西县全力激活文旅消费,谋划实施巩昌府城、旅游集散中心等项目,开展“风起陇西·走近陇西”李氏文化主题推介活动,启动渭水清凉夏日休闲游等活动,上半年接待游客99.69万人次、增长35%,实现旅游收入3.19亿元、增长16%。

大力发展节日经济,策划开展了春节文化旅游月、“五一促消费”“相约康养都”等系列假日经济活动,安排专项促消费资金50万元,上半年限上批零住餐销售额和营业额分别增长21.6%、31.4%、26.3%、40.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2亿元、增长9.5%。

城乡环境再提升

屋面防水保温、外墙保温、粉刷楼梯间、加大小区路面硬化绿化……一系列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措施,不仅让老旧小区有了面子,更有了惠民的里子,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进一步提高。

今年以来,陇西县积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实施总投资197.88亿元的城建项目38个,已完成投资25.39亿元,新建续建陇粮路、光明路、西关北路等城市道路3.78公里,维修长安路、南安大道等城区主次干道1.2万平方米,新建改建供排水管网14.6公里。争取到位棚户区改造资金14.8亿元,启动实施光明巷片区、西城片区等总投资169.35亿元的棚户区改造项目10个,总投资1.7亿元的电信家属楼等34个小区89栋楼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开工建设。积极谋划实施北关正街、腰门街、静安门广场、武安门广场、文庙广场、鼓楼广场“两街四广场”项目,投入资金2189.25万元实施城市生态加密和景观提升工程。

同时,扎实开展“绿满陇中”行动,整合资金实施西北药用植物园仁寿山药用林等项目,积极推进碳汇储备林PPP、渭河源林草生态扶贫巩固提升等项目,完成造林封育6.46万亩、经济林果1.17万亩、面山绿化1.03万亩、义务植树260.7万株、通道绿化404.2公里、森林抚育1.2万亩。

通渭:多措并举稳经济 全力以赴促增长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李苏敏

今年以来,通渭县坚决贯彻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明确要求,全面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市第五次党代会和县第十七次党代会决策部署,锚定各项重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关键指标增速全市中间偏上的目标定位,大力实施“两聚力四强化一抓实”追赶方略,坚定不移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呈现“稳中进位、稳中向好”态势。

上半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9.5亿元、增长5.7%,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9%、9.7%、4.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6亿元、增长17.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364元和4265元,分别增长3.8%和5.7%。二产增加值、工业增加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生态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幅度等5项指标增速排名全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省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3项指标增速实现“全市中间偏上”,党政履责考核连续两季度综合排名全市第2,交出了一份合格的“期中答卷”。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通渭县突出抓好农业农村“5678”指标体系支撑下的“三更有、三倍增”和畜牧业“两个20%增速支撑下的四翻番、八提升”牵引目标,全面实施强农业行动,持续推进三年倍增行动,全力打造草畜、果蔬、中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谋划储备川河经济项目。

项目投资强力拉动。健全落实项目建设全周期“3246”调度机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稳居全市第一。

工业经济稳健增长。通渭县紧盯30亿级园区目标任务,全面实施强工业行动,加快推进工业企业“三化”改造, “一企一策”化解企业融资难问题,盘活企业闲置资源,园区发展活力持续提升。

市场消费繁荣活跃。全面实施强服务业行动,制定落实服务业“1+10+N”配套政策体系,实施十大服务业产业链重点项目34个,新发展市场主体1504户、培育服务业规上企业2家,全县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1.4亿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亿元、增长10.2%。

城乡建设协同推进。全面实施强城镇行动,加快推进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重点城镇经济体量倍增行动,支持平襄镇优先发展,增强县城龙头带动作用;立足马营镇中心建制镇和城市副中心定位,支持马营镇草畜产业链条化、多元化发展,带动西北部乡镇壮大草畜产业链。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推进“黄河”“双碳”战略,加快实施渭河源林草生态扶贫巩固提升通渭一期工程,大力开展“绿满陇中”行动,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优良率93.7%。

改革创新不断深化。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数字政府运营指挥中心全面建成,加载政务服务事项1.7万项,“一网通办”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99.1%,受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12.3万件。完成国有企业改革任务127项,筹备成立县国投公司,23家县属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通渭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千方百计稳就业、保民生,纵深推进平安通渭、法治通渭建设,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

近年来,通渭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下一步,通渭县将深入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五届五次全会、县委十七届四次全会部署要求,主动融入“一核三带”区域发展布局,坚决守牢防止返贫、粮食安全、疫情防控、生态环保、金融风险、安全生产底线,坚定不移实施“强农业、强工业、强服务业、强城镇”行动,落实落细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追赶发展、追赶进位。

岷县:做足“稳”的文章 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追赶发展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李卫俊

今年以来,岷县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全面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市第五次党代会和县第十六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坚守“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南来北往”的总体思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紧盯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全市中间偏上”,重点工作争创“全市前三甲名次”的目标定位,做足“稳”的文章,全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取得了新成效,为加快建设“多彩岷州”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上半年,岷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92亿元、增长7%,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4.5个、2.8个、0.4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3%、7.7%和6.7%,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4亿元、增长20.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3%和5.3%。

近年来,通渭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突出成果巩固,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首要任务,围绕三大类23项创建内容共安排项目123个,统筹各类资金5316.26万元。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落实资金6456万元,编制入库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871项、总投资13.41亿元。

突出投资拉动,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全面落实“3246”前期调度、“1+1托4”包抓、“1346”时序等全过程推进机制,举办三次项目集中开复工仪式,开工重点项目89个,完成投资30.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稳定在全市前列。紧盯政策导向和民生需求,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9个,政府债券项目22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73项,重点招商推介项目70个。其中,第二十八届兰洽会签约项目9项、签约金额47.04亿元,对接达成合作意向项目8个。

突出转型升级,着力优化产业体系。构建以中药材为主导,畜草、旅游、林果、蔬菜等区域特色产业竞相发展的格局。全县完成粮食作物种植27.82万亩,整治撂荒地1.2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2万亩。全县绿色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54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63万亩以上。

突出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总五分”规划,储备项目121个、总投资498.96亿元。开展“绿满陇中”行动,全县林地达140万亩,森林覆盖率10.84%。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林长制,开展巡河2.5万人次,整治河湖“四乱”75处。空气质量综合排名居全市第一,集中式饮用水质达标率100%。

突出区域协调,着力推进城乡发展。完成中心城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和18个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15个建制镇镇区控制性详细编制,实施“十大城建工程”项目58个、总投资93.6亿元,城市建成区扩大到12.4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33.45%。

突出改革创新,着力增强发展动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整合部门及单位窗口32个,授权政务服务中心事项632项,依托自助服务终端全力打造“10分钟便民服务圈”,加快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全面提升县域科技创新能力,以“数字政府”建设促进“智慧城市”发展,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和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突出人民满意,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强化就业“点对点”“一站式”返岗复工服务,全县已输转务工人员9.9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9.22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097万元,完成职业技能培训3778人,新增城镇就业1800人。扎实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进“双减”工作,从严从细抓好“外防输入、内做排查”,继续加大医疗人才引进培育力度,补充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3人,加入省级专科联盟37个。全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8.76%和51%,发放各类救助补助资金1.44亿元。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等专项行动,建立落实“五级九天”矛盾问题排查化解机制,坚持“先稳后治拔根”,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416件,化解1410件,化解率99.5%。

扫码关注
新定西客户端
扫码关注
定西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定西观察抖音号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07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2023000706号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32-8223526
通信地址:定西市新城区建设大厦综合楼A 1区三楼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
甘公网安备62110202000105号
不良信息举报链接:https://www.12377.cn/
“打假治敲”专项行动举报专区: 电话:0932-8211976 邮箱:dxxw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