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讯 近年来,陇西县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打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12345”陇西模式,助推多元解纷向源头治理和前端化解延伸,诉源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聚焦工作新阵地,做好“一个中心”
建成集诉讼引导和法律宣传、登记立案和先行调解、受理申请和材料移转、文书送达和判后答疑、信访接待和投诉建议功能为一体的多渠道、一站式、综合性诉讼服务中心,配备智能机器人、复印打印机、诉讼服务自助机等智慧设备17台。联合县司法局成立陇西县诉调对接人民调解委员会,聘任调解员60名,6名调解员常驻开展特色调解工作;联合多家企事业单位,设立“巾帼”“老兵”“金融”等6个特色调解室,发挥专业优势合力诉前化解矛盾纠纷。以信息化为支撑,建成在线视频调解系统和远程视频接访系统,完善案件流程信息、诉讼电子档案等数据库,真正将“最舒心的场所、最便捷的服务”提供给群众。
聚焦工作新职能,做快“两个提速”
诉前调解提速,依托综治中心搭建“一站式”矛盾纠纷综合调处平台,综合多方力量有针对性地选择人民调解、行业调解、行政调解等调解方式进行调解化解,并以调书、调确、调撤等途径,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止于诉外、化解在诉前。诉中裁判提速,对经过诉前调解环节未能化解的矛盾纠纷,及时转入立案程序,依托“分调裁审”机制及时审理,达到了案件质量、效率、效果的最佳统一。2024年上半年,诉前调解结案1320件,调解成功1109件,成功率84.02%;民事简案快审团队办理案件2016件,占同期一审民商事案件的68.06%,平均审理期限14.46天。
聚焦工作新模式,做实“三个延伸”
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多元化解全过程,紧紧依靠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准确把握人民法院在诉源治理工作中的职能定位,将化解纠纷职能延伸到6个人民法庭、17个乡镇综治中心、233个村级调解组织,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工作,构建了“法庭+乡综治中心+村级调委会”的矛盾纠纷三级多元化解新模式,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诉源治理新格局。2024年上半年,人民法庭干警深入基层300多人次,指导诉前化解矛盾纠纷203件。
聚焦工作新任务,做强“四个到位”
诉非衔接到位,确定专人对适宜诉前调解案件进行诉前委派调解,对不适宜调解案件和调解不成功案件及时转入立案程序。培训指导到位,通过开展业务培训、公开庭审、组织座谈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强对基层调解组织的有效指导,逐步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格局。审查确认到位,对诉前调解成功达成调解协议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的案件,由专门的审判团队进行司法确认。繁简分流到位,组建10个民事简案快审团队快审65%以上的民商事纠纷,组建3个民事繁案精审团队精审35%以下的民商事纠纷,形成了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和快慢分道的良好运转机制。2024年上半年共受理一审民商事案件3188件,诉前委派调解1863件,委派率58.44%。
聚焦工作新成效,做优“五个实现”
实现司法资源科学配置,指派2个速裁团队8名工作人员在县综治中心设立“诉调对接工作站”,负责指导调解、诉非衔接、司法确认、简案速裁等工作,助力县综治中心“实战化”运行。实现诉讼服务便民贴心,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为载体,积极对接政府职能部门、基层治理单位、调解组织和调解人员等社会力量入驻调解平台,做到矛盾纠纷化解全流程在线办理。实现分调裁审合理流转,进一步规范诉非衔接和繁简分流程序,做强诉前调解,做好简案快审,做优繁案精审。实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通过扩展诉服中心对接功能、做实调解平台“三进”工作、加强道交一体化平台对接、积极推进“无讼村(社区)”创建等,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实现审判态势良性运行,健全完善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做深做实诉源、执源治理,坚持以数据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审判态势整体向好。2024年上半年,县乡综治中心诉前化解案件287件,网上立案率67%,电子送达率98%,民事普通程序案件占比12%,一审民事案件同比下降6%。(张旭峰)